INTRODUCTION OF TDA
台灣暗空協會

始於星空,直面光害

暗夜保護的運動發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亞歷桑納州的土桑市(Tucson),因為附近的基特峰(Kitt Peak)建有為數眾多的天文觀測機構,土桑市主動立法控制光害。國際暗空協會(IDA 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就是在這樣脈絡中產生,三十多年來,全球已經有一百多個暗空公園與社區完成認證,而土桑市與州府鳳凰城已經完成暗空配套立法,使城市照明得以同時兼顧安全、節能與寧靜。

臺灣的暗空保護主要由觀星社群為首提出倡議,2019年合歡山成為亞洲第三座的暗空公園,同時星空旅遊與天文教育也逐漸形成風潮。但臺灣除了少數離島與山區外,城鄉光害日趨嚴重;而在東亞,普遍的過勞與過亮高度相關。是以經過兩年多與IDA的交流與各方籌備,臺灣暗空協會於2020年底成立,成為IDA亞洲的分會之一。

核心價值

暗空強調「暗天不暗地」,錯誤的照明不但傷眼耗能,而且還會帶來危險(見圖)。事實上,光害事關重大,和每個人切身相關,舉凡行車安全、睡眠品質與眼力保護都攸關於消費正確的照明系統。

因為藍光LED的普及,目前全球每年以2%的速度變得越白越亮,越來越多的小型動物與螢蛾等夜行昆蟲也受害。除了要關注燈具的照射強度,角度與時間外,光源的色溫(color temperature)也至關重要,IDA建議3000K以下(約為暖色系)的照明,對環境與健康危害最小,我們希望破除越亮就是越好的慣性思維,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減光並兼顧安全與節能。

暗空提綱十一條

  • 點擊條例即可閱讀全文

植物與人的向光性根植於本能。長期以來,「光代表啟蒙與生長,照明是必要的公共服務」近乎自然。但,光成為成長與進步的隱喻必須被檢視,一神教將光與神恩救贖結合,東亞與其他後進社會則認定照明等同於現代性。

對光的崇拜如同對右手與男性優越一樣,根植於遠古以來的偶然性。對此不假思索的順從造就了光的拜物教(fetishism)。以光為名的虛妄偏執隨處可見,可謂另類光害。

百年來的科技讓我們不斷突破生理與感官的限制,反省演化中殘存的偏見。

人類認知的邊界正在變動,暗空不是回到蠟燭時代,而是要面對未來。

眼睛不喜歡被光直射,但無光不能見物。是以光源、客體與觀看者三方的所有細節必須被考慮。人造光源是對注意力的扭曲,無差別的照明大幅降低人類在微光的感知能力。

攝影中的景深(DOF)一詞不只是對焦與距離的技術詞彙,而是對三方關係的隱喻。光源,被照體與觀者三方的複雜性一旦被化約為二元,將導致光的位格(Person)被忽略。

視覺需求被簡化為工業照明的規格,是現代性的典型缺陷。

思考視覺就是回溯演化。人屬諸種直立之後,視覺攸關性命。人腦中視覺運算的資源十分珍貴,一般人可以輕易識別百萬種顏色與十萬張臉孔,卻時常不能分辨記憶與想像。視覺暫留與強光照射後的短暫失明等生理機制,至今仍有演化的意義。

智人在微光的夜間生活數萬年,本有豐富的夜視能力,照明一百多年的歷史,既豐富了夜間的生活,也讓視覺習慣變成亮暗二分。有燈才看得見只是人類的一小段,演化還在進行。

如此精巧又易受傷害的眼睛,值得在哲學與光學技術上被善待,而客製化與因地因時制宜正是暗空倡議的價值。

可見光的頻譜(400~700nm),目前宇宙可觀測部分(4%)與理性的自我意識,都是總體中的被識別的極小部分。人眼所認知的亮暗只是在可見光範圍內的變化,但人身處的卻是更廣頻譜的無線電波。

看見對象本身是一種被動的陳述,光常是文本(text),而暗是脈絡(context)。

人為照明經常是片面獨白,而暗是無意識。光常是武斷,而暗是反省。

觀看者必須自覺,亮部是表象,暗才是結構。

宇宙極其熱鬧,但必須打開暗空之眼,破除以可見光為全域的偏執。宇宙基本由暗物質與暗能量組成(96%),真實存在卻無法以電波偵測。宇宙生成的源頭可能來自於極小的不對稱與極少量的物質。並非低估肉眼所見,但須警覺感官有邊界。

暗之思維,是於承認在可見的先天範疇之外,仍有現象整體。存而不論的括弧內外的邊界仍有變動可能。是以暗非虛無,空能成有

漏水漏電必定在生產成本的稽核中被檢視,但光源外溢的能耗開支卻被系統性地忽略,原因或在於光的「非物質性」。對照明能耗的浪費後知後覺,可見資本的邏輯也並非一貫精打細算。

照明如同其他消費,都有外部性,光害泛指一切因不謹慎照明管理導致的不適。

煙囪曾經是進步象徵,而塞車與垃圾問題提醒公共服務不應以個體便利為優先考量。氣候變遷、海洋汙染與星空消失都屬全球尺度公有地悲劇的不同版本,治理外部性不外乎兩者:外部成本內部化與創造新的公共服務。

暗空倡議就是將光害外部性內部化的創新,其核心服務為消費者的自覺與行動。

不只因業務上照明為建築服務,也因照明尚未產出自我批判的歷史意識。從自在(thing in itself)到自為(thing for itself),照明設計行業需要在基本原理,技術史與類型分析上開展出與建築平行的視域。

How less lighting is more? 暗空的體驗必須結合美感與安適,魅力是其中關鍵。

暗空提供照明的消費方自我檢視的機會,找出最優配置。現實中,照明帶來的地產利益與暗空的環境倡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折衝空間。暗空的技術與品味將是照明設計者與業主對話的重要資源。

照明的第一種範型,以光通量(Flux)做為物理量被衡量,單位是燭光(candela),主要用於生產者。照明的第二種範型,量測被照射體的面積接收量,單位是照度(lux),一般是照明服務提供者,路燈規格是代表。前兩者是工業年代的成就,造就我們當下的夜間環境。 照明的第三種範型*,即是以使用者眼中實際接收的光量為衡量。感知亮度(luminance)是燭光與距離平方反比(cd/m2),與觀看者接受的光總量,與所處的場所(緯度與日照)、時間(季節與早晚)、色溫、高度與角度都相關。若須進而考慮觀看者的體質,年齡與心理狀態,已非工業時代的規格與管理思維可以承載。 但因LED的持續演進與智能控制的普及,智能照明即將實現並越發普及。當下影視消費與室內照明都已客製隨選,客製化的公共照明指日可期。 *照明範型轉移的觀念受Dr. John Baretine啟發

熄燈工廠(Lights Out Factory)預示了未來生產車間。在IOT的覆蓋下,全域照明顯得多餘,同理公司領域的夜間活動也不以全時段照明為前提。未來城市的氛圍將是寧靜與充分知覺,未來公共照明仍是必須,但因智能調控而兼顧安全與最大程度地減光。

人類成為跨星際物種在望,繁星尚不足標示當下時代,仰頭看到銀河需是日常。

SKMBT_C224e20101218340_0002

近期工作

組織培訓:培訓草根暗空種子,光害與SQM量測實作,社區安全減光宣導。

基礎研究:聯繫相關學術領域,建立暗空資料庫與開發研究課題。

產業連結:與照明設計界與燈具生產者交流,推動暗空友善產品及服務的認證。

公民監測:結合網路平台與公民動力,監測並舉報重大光害汙染源。

立法遊說:協助各地方政府立法管制光害,敦促光害入法與杜絕藍光LED氾濫。

國際聯繫:配合暗空全球倡議,推動國際暗空公園互訪與交流。

團隊成員介紹

Our Teams

理事長

林正修正片2
林正修

曾參與社會運動、社區規劃、政府官員、主持國際NGO項目,現任諮詢公司負責人(海西)、高中哲學教師。關切的議題,從兩岸問題、國際關係到人類的未來,包括同志公民運動、AI、人類的婚姻/生育再思考等,現正專注於暗空計畫及光污染防治。

副理事長

WhatsApp 圖片 儲存時間 2023-02-17,11.17.41

洪景川

台北市士林社區大學及文山社區大學天文課程講師。

台灣暗空協會理事

台北市天文協會監事
參與2022馬祖大坵暗空推動計劃
參與2022星兒觀星公益活動台北菁山場與台中科博館場

曾任台北天文館視聽組宇宙劇場研究助理、前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天文觀測與光學助教、天文研究所高等天文觀測助教;太極光學公司及太極天文休閒聯誼會企劃部主任;萬駿光電公司業務部經理。

截圖 2024-01-22 上午9.04.22

趙淑妙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員

台灣仿生協會理事及生物多樣性召集人
參與2022馬大坵暗空推動計畫
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標本管主任、科技部生命科學推動中心委員、農委會轉殖生物審議委員。
熱心參與環境保育的相關社會運動、喜愛奇木、科普寫作和閱讀。

理事

李奇欣2_0_1

李奇欣

高雄市天文學會
理事

臺師大地科所天文組碩士畢業,長期指導高中與大學天文社,並於中南部山區帶團觀星活動,關注天文與暗空相關議題。專長於天文觀測、變星分析與星空導覽等,為台灣天文教育紮根。
因本職印刷與電商的基礎,時常會開發與製作星空相關文創商品與教具。

WhatsApp Image 2024-01-10 at 14.20.27

林維源

噪咖事務所共同創辦人

曾任數位藝術基金會技術總監
從事科技藝術工作超過十年,作品曾獲各大國際獎項肯定,此前曾任職電子業、軟體業及政府部門,對改善人類生活以及改善世界充滿興趣,擅長以科技手段以及藝術思維來實現創意,持續吸收新科技並加值創新。

趙又嬋

趙又嬋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
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綠建築審查委員
低碳建築聯盟
碳足跡評估專家
LCBA-CP委員

專長為綠建築、建築生命週期評估、建築光環境、建築碳足跡評估、建築物理環境,為少數台灣研究室外照明光侵擾現象之建築學者。關於都市光害議題著有專書《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2009,與林憲德合著),以及期刊論文〈社區戶外照明節能與綠色照明之研究〉(2013,《建築學報》)、〈都市夜空亮度地圖建置與解析:以台中市為例〉(2017,《都市與計劃》期刊)等研究。

蔡福昌

蔡福昌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
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董事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董事,同時任教於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和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專長為地景建築、生態規劃、文化保存和國土及區域發展策略規劃。近十多年來陸續主持多項西南沿海地區之鹽業文化保存、社區營造、觀光發展以及黑琵保育之專案,目前則返鄉投身嘉義布袋鹽田溼地經營管理、棲地規劃設計和濱海環境教育等工作。

WhatsApp Image 2024-01-15 at 19.31.27

張寧娟

現職宇哲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助理
曾任楓樺台一溫泉飯店 總經理特助
曾於鳳凰國際旅行社業務
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廬江接待工作。

候補理事

IMG_2853

黃仲甫

因高中參與天文社,埋下了一顆星星的種子。後來跑到地球的另一邊的紐西蘭,在南島的麥肯錫國際暗空保留區進行的保育遊憩規劃。爾後回台灣後,協助暗空倡議在台灣的落實,從國家公園的研究推廣到地方創生的產業活動中悄悄鑲嵌暗空價值,期待和大家享受看著星星的那份歲月靜好。

messageImage_1705285087670

林瑞趂

致力改善現行天文教育課程,亦關注環境光害議題,並研發相關教材、桌遊等,投入中小學社團課程或寒暑假營隊推廣之。關於天文及暗空所設計的桌遊有:【星座馬拉松】、【星喚黎鷹】、【Dark Sky】,目前仍努力持續研究開發中。

首席顧問

劉德洋

劉德洋

台北市立天文館

志工

長期於各處天文、環保單位擔任志工,包含台北市立天文館推廣組、林務局新竹林管處、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中央地質調查所、台灣大學動物博物館,曾擔任台灣大學行動展示盒之推廣講師,台灣醫學會標準化病人。

監事

林新綠

林新綠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全國大學天文社聯盟會員,曾任清華大學天文社幹部。研究目標為將光害防治與暗空保育作社會學視角的分析。

歐陽宜惠

歐陽宜惠

相信想像力就是超能力。擅長專案管理、行銷策略規劃執行及整合性思考,具7年以上行銷活動經驗。關注社會議題、科學新知,喜好電影、電子音樂和看雜書,並深深著迷關於宇宙的一切。於2019年起協助南投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社群運營及相關業務。曾任政大EMBA公關經理、政大NPO-EMBA平台資深專案執行、太乙廣告專案副理等職。

候補監事

IMG-20230227-WA0000
陳紀衡

南投縣第18、19任集集鎮鎮長

曾於科技業擔任七年工程師,現為民進黨籍政治工作者,難以忘懷在合歡山上肉眼可見的銀河,故參與了台灣暗空協會的發起,於兩屆集集鎮長任內推動綠色隧道路燈深夜時段熄燈,為環境永續略盡綿薄之力,於2020年集集鎮公所獲臺灣城鎮品牌獎-綠色環境永續獎,個人於2021年獲選第59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TDA發起人

Co-founder

毛鉦翔

草山星空
天文同好

朱凌毅

臺灣大學
地理系
博士後
研究員

江鑫義​

苗栗縣
河川生態
保育協會
常務理事

何恭宇

享馳國際
行銷股份
有限公司
行銷顧問

李奇欣

高雄市
天文學會
理事

李昫岱

屋頂上的
天文學家
主理人

李若梅

馬祖
芙蓉海畫會
發起人

李從秀

清境
永續發展
協會理事長

林正修

海西諮詢
有限公司
負責人
IDA全球
委員會

林奕蕎

鹹味島
合作社
創辦人

林清隆

台灣
蝙蝠學會
秘書長

林新綠

清華大學
社會所
碩士生

林瑞趂

3.5AU工作坊負責人

林學敏

自由工作者

邱奕銜

海西諮詢
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洪敦翰

齊力樂門
科技
行銷總監

師嘉孝

囍樹品牌
規劃創辦人

徐子昇

清境
天星山莊
負責人

徐安廷

台灣科技
大學資訊
管理所
碩士生

張勝賢

草山星空
發起人

張皓然

先決影像製
作有限公司 
負責人

陳俊霖

亞東紀念醫
院心理健康中心 主任

陳紀衡

南投縣
集集鎮
鎮長

陳雪峰

海西諮詢
有限公司
行政助理

陳琬婷

金山遠足
生態農場
負責人

陳琳

環太規劃
設計顧問
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師

陳登創

連江縣
介壽國中小教師

傅靜凡

嚐鮮企業行
總經理

温維倫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導覽解說員

馮瑞麒

泛科知識
總經理

黃三維

台灣
暗空協會
美西聯繫人

黃開洋

馬祖
青年發展
協會理事

楊毓婕

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
資源研究所
碩士生

趙又嬋

逢甲大學
建築專業
學院建築
 學程主任 

劉志安

台北市
天文協會
理事長

劉香吟

鹹味島
合作社
創辦人

劉德洋

台北市
天文館
志工

歐陽宜惠

輝盟國際
行銷企劃部
課長

蔡沛原

鹹味島
合作社
創辦人

蔡福昌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蔣政緯

清境西雅圖山莊負責人

賴素燕

國立教育
廣播電臺
主持人

羅岳峰

桃園市
議員特助

蘇明俊

高雄市
天文學會
理事長

聯繫我們

Copyright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